(资料图片)
今年“五一”假期,各地旅游景区持续火爆。这几天,西安城墙景区、浙江台州神仙居景区、宁波博物院、广西南宁市动物园、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等多地多家景区、游览场所相继发布限流公告,按规定对景区实行限流管理。
这个“五一”小长假是,三年疫情结束后第一个旅游适宜季节的小长假,也是人们全面走出疫情阴影的小长假。在春和景明的假期,人们迸发出了极大的出游热情,即便是酒店价格明显上涨、车票难买、道路拥堵等负面因素也没有让人们的出游热情降下来。于是,像疫情之前的惯常情景一样,不少景区都出现了“人人人人人你人人人人人”模式,都承受了“人从众”的客流压力。
景区游客增多固然是好事,游客回归意味着旅游业烟火气的回归,释放出经济复苏和游客信心复苏的积极信号。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行业在“五一”假期迎来游客“人从众”模式,对整个旅游关联产业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对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具有很强的保障促进作用。
然而,景区游客数量过多,超出景区的承载能力,也会产生不少弊端。比如,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游乐设施、厕所等资源难以满足游客需求,游客在各个消费环节都需要排队,甚至需要长时间排队,旅游效率变慢,旅游体验感变差。游客数量多,人潮拥挤,人们观景赏景的视野常常被人挡住,拍个照都抢不到合适的地方,抢不到景,都要与人被动合影,旅游体验进一步被拉低。最令人担忧的是,游客数量过多还会增加景区的安全隐患,给游客带来更多安全风险。
所以,景区对游客进行限流是必要的。实际上,合理限制游客数量是景区的法定责任。《旅游法》明确: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景区应当提前公告并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景区和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景区采取必要的限流措施,有助于保持旅游资源的合理供应,减少安全隐患,维护旅游秩序,保障游客的安全和旅游体验,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三年疫情期间,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很多景区的游客人数锐减,一度陷入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困境。现在,久违的游客“人从众”模式好不容易又回来了,而游客数量增加意味着消费扩大,意味着景区的收入和旅游关联产业的收入同步增加。在“五一”假期的旅游热度面前,不少景区没有头脑发热,对游客来者不拒,而是忍痛割“爱”,依法冷静地采取游客限流措施,关闭线上或线下购票通道,对游客“人从众”模式进行理性稀释,展现出了安全管理、呵护游客权益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行动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景区有序发展的希望。
各地旅游业复苏进入正轨,游客“人从众”模式将成为很多景区的常态现象。各景区都应增强承载底线意识,健全完善限流疏导机制,对游客人数合理评估、及时预警,并结合实际情况发布客流量提示,采取限流措施,严格规范限流程序,打好限流提前量,做好疏导、分流服务,充分满足游客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游客在出游选择或更改出游计划时少一分慌乱,多一分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