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读:重塑心态的16句话:只要重复一些东西,就会得到积极的结果

  2023-01-06 10:57:03

随着疫情政策的放缓和新年的到来,我们处在考虑如何开启新生活的节点上。

希望与压力并存。

我们将面对许多选择,当脑子里想法很多不知如何是好时,“不作为”其实也算是一种选项。


(资料图)

自我肯定的祈祷会帮助我们集中精力安静下来,这之后我们就能停下来、思考,有意识地制定战略,从而获得快乐和满足。

“祈祷(Mantra)”的概念最先来源于佛教和印度教的传统。许多研究表明,舒缓的祈祷可能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其他心理健康状况,比如抑郁。

我们可以选择与自己有关的,与自己信仰一致的“祈祷方式”,并促进自我走向成长和进步。

01

为什么“祈祷”是有用的?

你可以通过祈祷来使自己冷静,专注于那些对自己重要的内容和想法。

祈祷可以是正念和当下意识的焦点,也可以是获得抚慰信息的途径,这样能将你与你的价值观进行链接。祈祷还可以赋予你基于价值观的决策能力,并能给你的身心带来一种情感上的联系。

一些研究表明,祈祷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一篇系统综述类文章发现,有37项研究中指出,祈祷参与者的压力、焦虑、愤怒、抑郁和倦怠等都得到了普遍改善。其他随机对照试验也发现了祈祷者的抑郁症状在临床上有所减轻。

拥有先进脑成像技术的神经科学家们,也开始研究并量化祈祷对健康的一些益处,比如说祈祷可以平息神经系统,可以抑制大脑中与走神和分心相关的默认模式网络的活跃。

研究还表明,具体祈祷什么内容并不重要,只要集中注意力重复一些东西,就会得到积极的结果。

以下就分享给您,用于重塑心态的16句话,可以拿来时时“祈祷”:

02

重塑心态的16句话

1.如果我愿意欢迎、接纳那些消极和不舒服的情绪,并与它们为友,认可自己,能进行自我关怀,那我将具有成长和扩展的空间。

2.我无法控制我的思想和感情,我只能控制自己对它们的反应和行为。

3.我的大脑天生就愿意关注消极的东西。

无论是在认知,思想还是身体层面,比起快乐的回忆,我更容易回忆起痛苦的。

迟钝的大脑告诉我,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消极的方面,集中在那些假设和那些不可避免出错的事情上,其实是在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失败和不适。

我的思考过程不需要偏离我的内在体验和行为。

4.我的心是执着的。不一定要试图完全摆脱脑海中的喋喋不休,只需要降低音量即可。

沟通可以成为理解我价值观的直接入口,让我更好地理解什么对我来说是有意义和重要的。

5.为了增强我的灵活性和好奇心,我会不断地问自己:

“我还能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以及“我的反应和行为是否有助于我建立自信,是否能反映出这就是我想成为的人?”

6.我觉得熟悉比可怕的未知更舒服,即使它可能是痛苦的,烦恼的,不理想的。

我承认这些感觉,而不是卡住、停顿或恐惧。

7.我需要在思考和行动之间创造空间,调整好节奏,观察自己,并对自己保持好奇。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任何想法和感受都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我选择如何应对它们。这才是我不可避免的选择。

8.从痛苦中找到了价值观,从价值观中找到了痛苦。

换句话说,如果我感到痛苦,那是因为和我价值观有冲突,如果和我价值观有冲突,我将不可避免地感到痛苦。

痛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的需求,以及明白什么对我来说是真正重要的。

9.我会根据真实的自我以及我想成为的样子去选择如何行动,不管发生什么事,不管别人如何。

10.如果我想要永久保持好奇、开放的心态和希望,我就会问自己:

“明天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要承诺些什么?”

11.如果我一直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我就会保持专注、脚踏实地,就能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12.无意识地切断消极或不舒服的感觉也会影响我与更积极和更舒服的感觉建立联系。

我选择欢迎所有的感觉和经历,尽量减少对它们的评判,以保持链接的,参与的,在当下的状态。

13.为了培养自我接纳的能力,我会选择观察真实的自己,而不是给我的观察附加任何描述或形容词。

14.无论我投入积极的(例如,感激)或是消极的(例如,愤怒)能量和努力,它们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强大。任何时间都是开始积极主动培养更大自信和更好习惯的最佳机会。

15.自我接纳和自我关怀后,接纳和关怀他人也会变得更容易,因为我更能链接到那种不完美和痛苦的感觉了。

16.有太多的事情是我所不能控制的,所以有时候,为了控制,我必须放下想要或者需要控制的想法。

作为人类,我们都会经历逆境。我们如何应对逆境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经历和价值观等。

通过强大的、令人难忘的、简洁的祈祷,不断地来提醒自己,你可以在逆境和挑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力量和毅力。

新的一年,希望我们能拥有自我关怀的能力。

作者|米歇尔·p·梅登伯格(MichelleP.Maidenberg),博士,公共卫生硕士,临床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在纽约的哈里森拥有私人诊所。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一杯咖啡(ID:coffeecenter),已获授权。

更多往期精彩话题:

我在中学做心理咨询,见到无数伤痛的青春

妈妈是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师,人生会有什么不同?

如何毁掉一段关系?总想“问心无愧”

☜♡☞

●长按二维码加入幸福研习社

咨询电话:186-1257-6320/138-1124-8084